close
Elegance in Extravagant – the Lesson Verner Panton Delivers to Taiwan
作者:劉舜仁 / 東海大學建築系系主任

設計生活用品的建築師
維 諾.潘頓(Verner Panton)是一位不尋常的建築師。成長於丹麥,在哥本哈根皇家藝術學院完成建築訓練之後,以設計T恤的版權費改裝了一部福斯貨車做為行動工作室 (mobile studio)遊走歐洲各國,最後定居、成名於瑞士。有趣的是潘頓在全球大放異彩的並不是他的建築作品,而是他所設計的生活用品,例如椅子。

潘 頓獨特之處是他向來不依照既有的常規行事,提出的作品每每令人感到驚奇。他曾談及自己的設計:「我試著忘記現成的範例,即使他們製作精良;我嘗試去找尋我 個人處理材料的方法。這個結果很少出現四支腳,這並不是我不願意去做一張椅子,而是因為面對新的材料像鐵網與聚酯,必然會導致新形式的出現。」(註一)

1950 年至1952年潘頓在丹麥名建築師雅克伯森(Arne Jacobsen)事務所工作,這段經驗對他有深遠的影響。雅克伯森是建築師,同時也設計家具與生活器皿,他的作品溫柔典雅,但是背後充滿對新材料與新技 術探索的恆心與毅力。雖然當年在事務所被視為調皮搗蛋的小孩(enfant terrible),潘頓仍舊認為雅克森是他一生中學習、獲益最多的師長。「螞蟻椅」(ant chair)即是潘頓協助雅克森設計發展的名椅。自「螞蟻椅」以來,潘頓所設計的椅子幾乎沒有一張不引起注意。在Tivoli Chair、Bachelor Chair、Inflatable Chair與Cone Chair之後,潘頓創造了設計史上第一張利用塑膠材料聚酯(polyester)一體成形的椅具-潘頓椅(Panton chair)。潘頓椅可以說是潘頓最著名的作品,也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設計經典之一。

這 張椅子從構思、設計、研發、到量產花了將近12年;這個歷程一方面反映了1950年代之後石化工業的發展,為設計界打開了一個全新的局面,而塑膠材料的性 質、生產技術、與成本計算對設計師而言都是前所未有、全新的挑戰;另一方面,此類聚合材料也給設計師在形式的表現上極大的自由度,可以創造各式各樣流線 型、且具未來性的作品。潘頓椅在1968年首次以聚酯生產之後,曾歷經三種不同的材料改良,之後停產,直到1990年Vitra公司再度研發材質,加強表 面抗刮損的能力,才在1999年以聚丙烯(polypropylene)重新生產。

同樣的實驗精神也表現在潘頓其他方面的創作上,包含各式家具、燈具、織品、室內設計、與建築設計。對潘頓而言,「一個不太成功的實驗比一個美麗卻陳腐的設計更令人喜愛。」(註二)

因 此,潘頓的各類作品無不具備強烈鮮明的風格,而奠定這個風格的基礎則是潘頓對色彩,幾何形式,以及構造材料的大膽嘗試。縱使面對眾多傳統設計界的無情的批 評,潘頓仍不倦怠地努力實現他的幻想,而且他的確克服了許多觀念上與技術上的限制,成為今日設計界常用的材料(如塑膠、壓克力、玻璃纖維、海綿橡膠、鐵) 的先驅,以及新的視覺與感官經驗的開創者。

維諾.潘頓為何來到台灣
德國的威查設計博物館(Vitra Design Museum)是收藏、研究、與發行潘頓設計作品的重鎮。台灣建築設計藝術中心(Taiwan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Art Center)為推展國際性的合作計畫,曾於2005年七月拜訪威查,並簽訂了一份合作備忘錄。

2006 年初雙方擬定了一個合作方案,預計在2006下半年引進現代主義大師密斯.凡德羅(Mies van der Rohe)的特展,以與籌劃中的王大閎建築展的時空背景相互呼應。為此,2006年三月,威查設計博物館館館長Alexander von Vegesack與展覽部主任Reiner Packeiser特別來台訪問,參觀了台北的北美館、當代藝術館、台中的二十號倉庫、以及TADA所在的台中舊酒廠。von Vegesack館長對威查設計博物館在台灣的首展極為重視,也認為台中舊酒廠轉型為跨領域的設計中心深具潛力,但在初步了解台灣的藝文生態與都市生活之 後,卻對原先規劃中的密斯.凡德羅特展產生遲疑的態度。von Vegesack認為密斯.凡德羅的作品過於沉靜、肅穆、而專業,除了建築界之外,恐難引起一般社會大眾的廣泛興趣;von Vegesack建議在TADA奠定聲名的初始階段,應該引進比較愉悅、生活化、充滿色彩,而且親近孩童的設計展覽;在此考量下,維諾.潘頓是最佳的選 擇。實際上,TADA設立的宗旨即在促進建築、設計、與藝術的交流,同時在台灣發展創意產業的過程中扮演推手的角色,維諾.潘頓在這些層面亦較密斯.凡德 羅更具意義。很快地經過幾次密集的討論,在von Vegesack三月十九日離台之前,雙方就敲定威查設計博物館在台灣的首展由密斯.凡德羅轉換為維諾.潘頓。

在放肆中展現優雅
潘 頓近半世紀的創作,一直圍繞著居家生活的主題,如果他延續舊有對「居家」的設計思維與製作的方法,想必無法產生如此豐富而驚人的作品。潘頓的設計是從生活 的習慣中去探索新的可能性;看看他如何看待、思考「客廳」:「我無法忍受走進房間的時候看到沙發、咖啡桌、與兩張椅子,隨即知道我們整個晚上都將塞在那 裡。我設計的家具可以在空間中調整不同高低的位置,所以每個人都可以擁有一個不一樣的觀看環境的視野,以及一個新的面對生活的角度。」(註三)對空間中安 排「坐」與「看」有不同的看法,就會產生不同的設計。同時值得注意的是,潘頓對於室內空間似乎存有一種「連續性與整體」的概念。一個房間不應該視為地板、 牆壁、與天花板三個獨立元素的組合,就像一張椅子不應該分成椅背、椅面、扶手、與四支腳來設計。所有室內空間的元素,包含桌、椅家具與燈具,都應該在材 質、顏色、或形式上有整體的關聯性,而非獨立而斷裂的個體。這種「連續性與整體」的概念在1970年的「幻想地景」(Phantasy Landscape)中發揮到極致。「幻想地景」是潘頓為拜爾(Bayer)公司在科隆博覽會中所設計的展覽Visiona II的作品。室內空間色彩鮮明、狀似放大的子宮,可以讓人在其中或坐、或站、或躺、或趴、或臥、或爬,體驗一種強烈的流動性與整體感。「幻想地景」大膽地 打破了傳統的建築元素與室內家具的界限。


↗ 「幻想地景」(Phantasy Landscape)by Verner Panton

這 些史無前例的作品若無紮實的材料與技術的研發做後盾,很可能流於紙上談兵,一事無成。潘頓的成功與家具製造廠,如弗來茲.漢森(Fritz Hansen)、普勒斯.林傑(Plus-Linje)、威查、宜家(IKEA),以及燈具製造廠,如路易斯.包爾森(Louis Poulsen)等在生產與行銷方面的能力有密切的關係。而潘頓對設計環境整體性的考量,以及對新的材料、構造的開發與堅持,很可能來自他早年的建築訓 練,包括在雅克伯森建築師事務所的工作經驗。潘頓因此不致停留於皮相上或局部性的裝飾與操作,而能深入整合設計的功能、結構、美學於一體。

潘 頓的設計作品激進且背離傳統。在近乎狂放的狀態下,潘頓一方面不斷向舊有的成規提出質疑,另一方面則從日常生活的作息中探求新的設計發想。而在打破成規之 後,伴隨而來的往往是一系列技術性的難題;潘頓知道技術的解決不是問題,如何逼近設計原創的構想才是困難之所在,因此,設計者需要的是更高的智慧與毅力。 潘頓用他一生的經歷告訴我們,設計的突破與創新是可行的,他也讓我們在放肆的色彩與形式中看見優雅的風格。如何在放肆之後仍能達成優雅的美學品質,應該是 此次維諾.潘頓帶給台灣最值得思考的課題。

[註釋]
1. 原文參考威查設計博物館所發行的袖珍版潘頓椅簡介:
I try to forget existing examples, even if they are well made, and find my own way of coming to terms with the materials. The result seldom has four legs, not because I do not want to make a chair but because working with new materials like wire mesh and polyster demands new forms.
2. 原文為: A less successful experiment is preferable to a beautiful platitude.
3. 原文為:I can't bear to enter a room and see the sofa and coffee table and two chairs, immediately knowing that we are going to be stuck here for an entire evening. I made furniture that could be raised and lowered in space so that one could have a different view of surroundings and a new angle on life.

[參考文獻]
Remmele, M., “Forms in Color: the Designer Verner Panton,” Weil-am-Rhein: Vitra Design Museum, 2006
von Vegesack, A., and Remmele, M., “Verner Panton: The Collected Works,” Weil-am-Rhein: Vitra Design Museum, 2000
http://www.arcspace.com/architects/Panton/
http://designmuseum.org/design/verner-panton
http://bbs.xwhodesign.com/dispbbs.asp?boardID=13&ID=198&page=10
http://www.r20thcentury.com/pantonbio.html

>>相關報導
::「在 TADA遇見維諾潘頓」國際論壇

>>相關網站
::TADA Center 台灣藝術‧設計與建築展演中心::
::維諾潘頓台灣首展國際研討會::
::Vitra Design Museu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林安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